近日舉行“立足國家戰略,建言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”集體采訪,多部門委員就聚焦金融改革、政府“流程再造”、立法執行等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等問題與記者交流。
??一 交易平臺要參與全球配置
??市政協委員、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汪亮說,去年市政協經濟委員會赴深圳考察前海自貿區創新做法,形成了詳實的考察報告。報告認為,上海自貿區貫徹國家戰略要求,著力探索構建比較完整、系統的體系框架,體現了較強的制度和體制創新引領。
??“下一步的改革重點,其中之一是聚焦金融改革。”汪亮說,在落實自貿區“金改40條”過程中,要重視研究復制各地金融創新做法。今年尤其要關注大宗商品的國際化交易平臺,“現在上海這類平臺非常多,呈現小散亂的特點,每家平臺交易額其實并不高。”他特別指出,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是參與全球資源配置最重要的前沿平臺之一,考察指標主要有兩個,即國際參與率和全球利用率。但是,目前我們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主體仍然是本土企業。今后在資金流動的便利化等環節還需做進一步探索。
??汪亮還談及另一個須關注的改革重點。“我國連續五年每年對外貿易額下降。但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,更確切地說是個人行郵每年卻以30%的速度在增長,去年這一數據更是達到60%。”在他看來,上海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時,應當密切關注跨境電商交易,摸清“互聯網+貿易”的真實狀況,并進行相應的制度創新,“原來以為個人行郵只是滿足國人買買買的購物需求,但所有數據都表明在整個跨境電商業務中,四分之一是個人行為,而四分之三是變異了的對外交易。”他呼吁,當務之急是將一些變異了的貿易數據摸清楚,這樣在下一步改革中才能更好地進行決策。
??二 政府流程再造呼喚“一站式”服務
??“在上海自貿區這塊‘試驗田’里,要瞄準打造國際化、法治化、便利化的營商環境。”在市政協常委、德勤中國副首席執行官蔣穎看來,只有這樣,市場主體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??打造優越的營商環境,特別在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,如何幫助企業降低成本,特別是制度性的交易成本,成了非常現實的問題。“政府轉變職能,要從監管者角度轉為站在市場角度進行流程再造。”去年,在推進科創中心建設過程中,蔣穎深入許多初創企業調研,她發現了幾個問題,“不夠透明,不夠協同,不夠適度,不夠可及。”蔣穎說,企業在辦事過程中申請材料透明度仍有待提升,而政府不同部門信息共享較為缺失。作為監管機構,政府既能管好,又不過度的問題仍需探索,讓更多企業增加一些“可及感”。
??蔣穎建議,今后改革探索應以電子政務作為抓手,從服務市場主體的角度出發,做“一站式”電子商務平臺。“企業從遞交材料開始,是否能少跑腿?”她說,這需要政府進一步從服務市場的角度進行職能分工,從方便企業的角度理順流程,“政府監管需注意平衡,既規范又創新。在監管場景,把握好每個環節的監管點和風險關鍵點。”
??結合上海自貿區的建設現狀,市政協委員、上海國際港務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方懷瑾認為,要采取有力舉措繼續擴大自貿區的開放力度。下一步改革,要牢牢瞄準“最高”和“最好”,持續推進“三去一降一補”政策,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。同時,我國的外貿稅制與國外不同,要加快研究進出口貿易的稅制改革,同時完善口岸監管。
??三 立法執行仍有進步空間
??“作為一個參與自貿區條例立法協商的委員,我為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。”市政協委員張毅表示,自貿區是一項國家戰略,上海自貿區******成果在于提供可共享的制度性成果,目前已經形成261項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經驗,并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,“下一步改革要對標最高標準補好短板,在立法和執行上仍有進步的空間。”
??張毅說,對接的最高標準是最開放的營商環境,這需要持續的創新探索。比如,人民幣加入SDR后跨境資本流動新動向及應對,人民幣自由兌換與資本外逃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等。再比如,金融服務業監管機制如何創新的問題。三年多來,上海自貿試驗區確立了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,形成與國際通行規則一致的市場準入方式。“經過3次修訂完善,上海自貿區的負面清單由190條縮減到122條。”
??打造國際化、法治化的自貿試驗區,理念上需要進一步突破。“現在強調的國際化,可能偏重于中國國門以內的國際化。”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、政府職能轉變等,海外也是未來投資的主戰場,可進行離岸金融、貿易、投資等,“只有這樣,上海自貿區改革才能百尺竿頭、更進一步,發揮引領作用,而這也是企業所期盼的。”
上一篇: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區域獨特功能
下一篇:上海自貿區司法保障逐漸完善